建设推进会议在青岛召开
2月10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议在青召开。这次会议迎来了超豪华阵容。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科技部副部长李萌、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徐福顺,国家铁路局党组成员郑健,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田红旗,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总裁奚国华,中国中车股份公司副总裁王军,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中南大学副校长陈春阳、西南交大校长徐飞、北京交大副校长孙守光等领导出席会议。
中车四方所董事长、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保明,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杨修伟、赵明花、管玉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董事长张在中、总经理马云双、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出席会议。
会议分别听取了中国中车和青岛市政府关于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会议对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此次推进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进入全面快速建设阶段,对高速列车的持续领先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围绕国家战略构建全新生态
在推进会上,中国中车副总裁王军介绍了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进展和规划,深入剖析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意义和目标。
王军说,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创新中心将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促进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从行业来说,创新中心将全面提升我国高速列车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面向全球竞争抢占产业化的机遇,实现轨道交通在全球的持续领先;从创新中心的建设出发,需要先行先试,核心要点是构建营造面向全球汇聚资源、吸引人才以及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互动的全新创新生态环境;创新中心同时也是国家科技机制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为后续国家技术创新的建设树立样板。
打造高铁核心产业集群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平台建设,涵盖了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研究创新平台、数据-超算中心、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中心、信息与标准化中心、技术研究实验室、创新工场、检测认证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创新创意创业基地、教育培训与外部机构等。其中,技术研究实验室的工作方向,包括满足各类型轨道交通装备的试验线、列车综合环境试验室、核心系统综合试验室等。
创新中心设在青岛市的北部区域,位于青岛轨道交通的产业园区,产业园将发挥中国中车主机制造企业的龙头主导作用,融合聚集国内外顶尖高速列车核心部件研发与配套产业,形成覆盖全链条、涵盖多系列产品的产业园区,打造分工协作、系统完整的核心产业集群。
到2025年全面建成创新中心
中心拟建成新型非营利法人实体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规划目前也已经明确。为保证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在推进会上,王军介绍,创新中心组织属性拟建成是由国家倡导,中国中车和青岛市发起,联合国家铁路局、铁路总公司、科技界、产业界,“政、产、学、研、用”共建的新型非营利法人实体,创新中心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同时建立了全球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操作层面设立技术委员会。
创新中心性质定位依据欧美创新型国家现行的科技创新运用模式,有利于构建适应科技创新需求的新型生态环境;有利于在WTO规则下深度融合全球科技创新活动,更好地助推“一带一路”和国际化的实施;有利于开放聚集全球高端资源,更好地服务全社会创新活动;有利于基础研究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加速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
探索构建多样化运营模式
王军说,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创新运行模式,是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体制机制与现状,依据不同的创新主体、不同的创新活动,探索构建开放、协同、众创、共赢的多样化运营模式。运营模式主要是以项目为依托,以创新活动为载体,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为保证,最终实现创新活动的成果转换。
创新中心包括管理机构、创新共享平台、公共服务中心、入驻的科研和服务机构。根据规划,2017年上半年制定《创新中心理事会章程》,召开第一届理事会会议,完成中心注册,并完成土地规划建设总体方案的编制;年底完成创新中心一期土地的整理,开始实施基础设施的建设,软件环境同步开展推进工作。到2020年,按照批复的要求完成一期项目的评估和验收;到2025年最终实现建设目标。
面向全球竞争抢夺产业发展机遇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推进会上指出,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必须在技术创新领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政产学用共同努力的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万钢指出,中国高速列车要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就必须要依托新的高速列车体系、发挥技术优势,研发全谱系覆盖的轨道交通装备,探索基于大数据的高效运营模式。创新中心落地青岛,最重要的是突破高速列车重大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面向全球竞争抢夺产业发展机遇,形成引领高铁事业发展的新形势。
万钢说,在功能定位上,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要达成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的工程化、产业化和一体化。创新中心将来要成为重大关键技术的供应源头,实现各大高校院所基础研究成果的集成;还要成为高铁产业聚集的发展高地,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面向全球、全国开放的协同创新平台。
转自:中国中车